服务热线:13710769661

建“心灵港湾” 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

  “现在,珠三角几乎所有中小学都配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,有的地方还不止一个,例如深圳中学有8个,湛江二中有7个。”对于广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情况,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郑希付非常熟悉。

    过去将近20年的时间,他和团队致力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,推动广东21个地市2.19万所中小学校广泛推进心理教育,1787万名中小学生从中获益,研究成果在全国推广,被誉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“广东模式”。2018年,该团队负责的《“双系统三平台”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建与实施》项目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成果奖一等奖。


    心理健康是广东基础教育发展当务之急

    要在广东2万余所中小学校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,提高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,就必须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“做什么”和“怎么做”两大难题。

    面对“做什么”,郑希付介绍,调研发现中小学生存在意志力薄弱的特征,加之广东流动人口多,子女心理问题普遍。“我们创建中小学心理健康‘双系统’教育体系,一方面是培养全体学生积极品质为目标的发展性,另一方面是解决个别学生心理问题为导向的补救性。”

   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“怎么做”?郑希付团队承担省教育厅“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研究”项目后,联动全省各地,创造性地建立了行政推动、高校指导、基层执行“三结合”协同联动平台,解决了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机制问题;检查督导、科研引领、典型示范“三途径”全面促进平台,解决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普及问题;首创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“三级提升”专业发展平台,解决了师资短缺及专业发展问题。“三大平台”搭建起来,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抓手。

   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核心素养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,是新阶段的重点工作。该团队针对性地开发出“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实时监控系统”和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技能自我训练系统”,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,达到了心理健康教育“做得好”的要求。

    这一模式在全省推开,不久前又有70多所学校成为第三批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,以专业教师队伍助力学子心理健康成长。

    “实践效果非常明显,我们在2012年到2017年间,对深圳、中山、东莞、佛山等14.66万名中小学生进行了6次心理健康状况抽样调查,结果发现,学生的学习焦虑、孤独倾向、自责倾向、身体症状、恐怖倾向、冲动倾向等都呈现下降趋势,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逐年提升。”郑希付欣慰地说,近20年来,共培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45万人次,解决了师资短缺的难题。

    现在,该团队编写的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》(小学版、初中版、高中版)教材已纳入广东省中小学地方教材目录,该项目2017年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(基础教育)特等奖。


    “广东模式”向全国推广

    汶川地震十年过去,该团队成员、华师心理学院副院长刘学兰回忆当时“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下来”。当时震后第5天,华师就组建起抗震救灾心理援助队伍奔赴现场,该成果中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得以应用实践,帮助不少震区青少年走出心理障碍。“这一成果有很强的复制性,后来在雅安、盈江地震灾区都运用,在社区心理辅导、企事业心理健康教育、公众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中也得到广泛推广。”郑希付说。

    这一“广东模式”向全国推广,天津、浙江、福建等省市采用。2010年,华师开展教育部首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“国培计划”项目,用该项目成果培训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。2015年,教育部在华师设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。

    谈及未来工作,郑希付说,由该团队负责的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”接受教育部委托,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标准。“该量化的标准出台后,我们国家将会有一个科学手段,来评估地方政府和学校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。”


    “这是大学研究成果应用到基础教育的典范。”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海东说,华师心理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,拥有一支由国内著名学者领头、知名学者为中坚力量、年轻学者为后备军的学科团队,学科综合实力全国A+等级,更为难得的是,这批专家积极探索将高深科研成果“接地气”地用于基础教育教学领域,让1787万中小学生受益,成功实现了从高端学术研究成果向高水平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转换。


Copyright © 2016 广州彪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 粤ICP备16124475号  技术支持:力洋网络